周桂珍紫砂壺鑒定拍賣價格 周桂珍紫砂壺收藏投資市場
一雙小腳注定她得依靠男人,于是她只好兩次改嫁,幾經磨難活到現在。如今,周桂珍老人再也不愿提起過去的日子。她的兒孫已都搬進了新蓋的房子,孤身一人的周桂珍守著自己深愛的、用一生的奮斗換來的家產——老屋。她每天戴起老花鏡,繡小鞋——有緞面的,也有絨面的,精致小巧的繡花鞋做了十幾雙,說是怕老了看不見,沒法自己做鞋,就沒有新鞋穿了。
曼生提梁壺是紫砂的歷史經典名作,由清代金石書畫名家陳鴻壽陳曼生首創形式,今天的香港藝術館藏有一件曼生提梁壺,壺壁有隸書銘文:左供水,右供酒,學仙佛,付兩手。壬申之秋,阿曼陀室銘提梁壺。這件提梁壺的作者是楊彭年,段泥制作,形式十分簡潔,題銘十分貼切,因為以壺的造型看,既可供水也可供酒,飲者同樣可學仙可學佛,人生的灑脫在提梁壺的簡潔形式中表達,同時又在段泥的溫雅色澤中透漏出濃濃的儒雅書卷氣息。同時曼生提梁在紫砂提梁壺中,又有無可匹敵的地位,后世提梁壺幾乎無有超越者。
周桂珍女士臨習這件提梁壺是在80年代初,臨習中,得到她的師父顧景舟大師的悉心指教,師徒兩人為這件名作的仿古復制付出了很多心血。曼生提梁壺看似極簡,卻正因為它的極簡而有著不一般的難度,首先是壺體的體量,要求上部略收底部略大,有穩重之感卻不能笨重,而提梁的曲度也要構成類似的空間,虛空間與壺體的實體空間保持一種虛實相生而又異曲同工的一致感覺;同時,提梁的弧度以及空間,也要體現出力學上合理的提拿功能,而提梁與壺的粘接處,自然而然地過渡為壺口部的微突的弧面。壺嘴出勢直接有力,又有含蓄的收勢,整體壺的各個微小轉折要圓潤自然卻不能失之豐腴,要有骨有肉,亭勻端莊。總之,曼生提梁壺,力求體現一種簡潔中見功力,文雅中見氣勢的風度。
鑒定電話:13262893704(邵經理)
拍賣
電子 郵箱 :956727585@qq.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