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紡織行業在整個行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發展對整個行業的影響較大。今天的棉紡織行業已進入一個高成本時代,棉紡織行業還將繼續發展,那么紡織裝備做了哪些儲備呢?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高勇會長在2011年全國總工程師論壇會議的報告上有如下的精彩發言:
棉紡織行業只有應用先進、高產、自動、智能化的裝備才能應對激烈的競爭,我國的紡織裝備將通過5-10年的努力,生產并投放市場一批新一代的智能化的紡織裝備,目前看棉紡裝備實現這一目標是有條件的,即在棉紡行業實現自動化,信息化、專家系統及智能化。
目前清梳聯裝備已普及,細絡聯裝備已試點,粗細絡聯也已開始布點。預計在幾年內會實現全產業鏈的發展。*一部就是要在自動化上下功夫,再進行信息化及專家系統及智能化的發展,這就要求各位專家努力盡快把軟件包發展起來,盡快把診斷、反饋系統建立起來,做到白天少人化,夜間無人化,以應對人工高成本、材料高成本。
為解決高速高產問題,要在專件器材上下功夫,無論是哪一個部件都要精細化。為提高材料問題,如鋼領絲圈,已建立了國家級的產業聯盟,專門解決諸如摩擦問題,解決加工工藝上的問題,目的是把便宜的價格、精細化的加工部件奉獻給棉紡織企業。客觀的說,當前金屬針布、梳理器材、鋼領、鋼絲圈已基本與國際水平拉平,我們正在舉全行業之力,共同研究,進一步滿足棉紡企業的要求。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將頒布10年強國綱要,棉紡織行業仍占據重要的地位,棉紡裝備做強對棉紡織做強至關重要,這是我們保持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紡織業應對棉價波動束手無策,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棉花流通。為了減少進口棉對國內市場的沖擊,保護棉農利益,我國對棉花進口實行配額制,而我國規模以上棉紡企業有1.2萬家,最終拿到配額的企業僅約1000家,絕大多數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無法利用國際市場價格“洼地”來平抑成本,無形中減弱了企業利用國際市場配置資源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