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蘇貴金介紹,當前我國大氣污染物的處置主流方法分為回收法與消除法。
回收法的手段主要有炭吸附、變壓吸附、冷凝法和膜分離技術;消除法則主要有熱氧化、催化燃燒、光催化、生物氧化等。其中,催化燃燒是適用范圍較為廣泛的治理技術。
催化燃燒可以使燃料在較低的溫度下實現完全燃燒,對改善燃燒過程、降低反應溫度、促進完全燃燒、抑制有毒有害物質的形成等方面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是一個環境友好的過程,其應用領域不斷擴展,已廣泛地應用在工業生產與日常生活的諸多方面。
作為催化燃燒的核心材料,催化劑研究與開發的重要性越發凸顯。現有的催化劑仍以貴金屬催化劑為主,絕大多數為國外進口,價格高昂且資源稀缺,開發低成本、高效率的催化燃燒催化劑(貴金屬減量化、復合氧化物、非貴金屬催化劑)成為焦點之一。
眾所周知,非貴金屬催化劑低溫催化活性較低,表現在比表面積通常較低與活性元素選取及配比不合適。對此,蘇貴金研究員指出,可以合適選取元素種類,各元素之間配比優化,進而構造層狀結構,提高活性氧含量,最終提高比表面積以及催化性能。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深入開展了微納米催化劑在POPs控制方面的研究。據介紹,成型催化劑的工程要求看成“苛刻”,既要催化性能高、耐熱溫度高、價格便宜,還要求使用壽命長、催化劑抗中毒性能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