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加工工藝過程是指利用機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變毛坯的形狀、尺寸和表面質量,使其成為成品或半成品的過程。為保證加工質量要求,有些零件的精加工須放在部件裝配之后或在總裝過程中進行。
那么機械加工工藝在設置的時候,先后順序應該遵循那些原則呢?
1)先基面后其他原則
工藝路線開始安排的加工表面,應該是選作后續工序作為精基準的表面,然后再以該基準面定位,加工其他表面。如軸類零件第一道工序一般為銑端面鉆中心孔,然后以中心孔定位加工其他表面。再如箱體零件常常先加工基準平面和其上的兩個小孔,再以一面兩孔為精基準,加工其他平面。
2)先租后精原則
如前所述,對于精度要求較高的零件,先安捧租加工,中間安排半精加工,*后安排精加工和光整加工。這一點對于剛性較差的零件,尤其不能忽視。
3)先面后孔原則
當零件上有較大的平面可以用來作為定位基準時,總是先加工平面,再以平面定位加工孔,保證孔和平面之間的位置精度。這樣定位比較穩定,裝夾也方便。同時若在毛坯表面上鉆孔,鉆頭容易引偏,所以從保證孔的加工精度出發,也應當先加工平面再加工該平面上的孔。
當然,如果零件上并沒有較大的平面,它的裝配基準和主要設計基準是其他的表面,此時就可以運用上述第一個原則,先加工其他的表而。如變速箱撥叉零件就是先加工長孔,再加工端面和其他小平面的。
4)先主后次原則
零件上的加工表面一般可以分為主要表面和次要表面兩大類。主要表面通常是指位置精度要求較高的基準面和工作表面;而次要表面則是指那j要求較低,對零件整個工藝過程影響較小的輔助表面,如鍵槽、螺孔、緊固小孔等。這些次要表面與豐要表面間也有一定的位置精度要求,一般是先加工主要表面,再以主要表面定位加工次表面。對于整個工藝過程而言,次要表面的加工一般安排在主要表面*終精加工之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