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色一種,常與藍(lán)色相混。雨過天晴,鈞窯、元窯之青,皆近藍(lán)色!薄拔┣Х宕渖、梅子青、豆青、乃為純青耳。天色本藍(lán),有時為青!眲⒆臃以凇吨駡@陶說》中對中國瓷器著名傳統(tǒng)的顏色釉是這么評論的。青釉是我國使用最早,延用時間最久,分布最廣的一個釉種,它的發(fā)明是與我國瓷土礦大都含有一定量的鐵礦的現(xiàn)象相一致的。青色也符合我國人民的傳統(tǒng)審美情趣。青色與碧玉相若,認(rèn)為穩(wěn)重而高雅。
官窯青釉聞名于世,宋官窯青瓷繼汝窯燒造,其形制、釉色、工藝與汝窯有共同之處。器多仿古,釉質(zhì)勻潤瑩亮,大紋片,胎骨深灰或紫色,滿釉裹足支燒。
宋官窯青的燒造追求玉石質(zhì)感,改變制瓷工藝,創(chuàng)用素?zé)ザ啻紊嫌远螣傻暮裼怨に,制出薄胎厚釉青瓷,釉質(zhì)如玉石般的光亮瑩潤,釉面上顯露橫豎交織的蟹爪紋片或?qū)訉盈B錯的冰裂紋片,有說不盡的奧妙。厚釉工藝的具體做法是先低溫素?zé),后施三至四道釉,釉厚如堆脂,再?jīng)高溫成器,一般釉層厚在2毫米以上。厚釉易粘接支燒工具,造成廢品,厚釉工藝的使用導(dǎo)致裝燒工藝的改良,變滿釉支釘裝燒為刮釉墊餅裝燒,即將碗、盤、洗、瓶等圈足器的底端釉刮掉露胎,以墊餅墊燒。由于青瓷胎料中含鐵量高達(dá)3.5~5%,致使制品的口緣釉薄處露灰或灰紫色與圈足底端刮釉露胎處呈黑褐或深灰色,形成“紫口鐵足”的特征。此官青釉琮式瓶,通體青釉純正瑩澈,滿布冰裂紋片,寬圈足墊燒,備受當(dāng)時皇室賞識。
琮式瓶始見于宋,宋代盛行仿古之風(fēng),琮即為方柱形、內(nèi)有圓孔的玉器,是新石器時期的禮器,琮。器型是圓口,短頸,方柱形長身,圈足、口、足大小相若,有的器身四面有凸起的橫線裝飾。其器內(nèi)圓而外方,以象天圓地方之說。在說!吨芏Y》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贝少|(zhì)琮式瓶沿襲了玉琮的基本形制,只是玉器之內(nèi)圓,上下通透,而瓷制者加了圈足和底,演化為一種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