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餓了么打開上海交大的學生市場,不到半年時間,餓了么就實現了日訂單破千,并與學校周邊100多家餐飲店達成了合作關系。隨后,張旭豪再次把餓了么推廣到上海其余的20多所大學。一時間,餓了么一度成為上海大學生的“口頭禪”。而為了盡快的完成客戶的配送需求,張旭豪也經常親自上陣送外賣,風雨無阻。而且,為了更好的投入到創業過程中,張旭豪放棄了去香港理工大學的機會,與室友康嘉一起選擇了休學。
然而,張旭豪選擇了外賣行業,面對著競爭對手的燒錢補貼大戰,也就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餓了么的命運。2015年,剛從“千團大戰”中殺出了的美團,開始大力發展外賣業務,不可避免的與餓了么發生了“補貼大戰”,戰況*激烈時,餓了么每天補貼金額超千萬元。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為了生存下去,張旭豪只能選擇進行融資,在2015年,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就三次投資了餓了么,而到2016年4月,阿里巴巴更是一次投資12.5億美元,一舉成為了餓了么的*大股東。
對于張旭豪而言,餓了么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與精力,面臨著劇烈的市場競爭,在生存下去與繼續控股之間,張旭豪選擇了讓餓了么繼續強大下去。實際上,張旭豪也沒有更多的選擇,在2018年,美團順利上市,從證券市場獲得了大量的現金,而給張旭豪的選擇,也只有兩個,一是讓餓了么上市,另一個就是繼續融資。然而,此時的阿里巴巴已經成為了餓了么*大股東,還能去哪里融資呢?于是,在2018年4月,阿里巴巴也95億美元(約人民幣640億元)的價格全權收購了餓了么。張旭豪也由此卸任餓了么CEO一職。
關于餓了么被阿里收購一事,張旭豪就曾表示:“今天這個選擇,對于整個公司、股東、以及一起創業的小伙伴們來說,都是*的選擇,也是對餓了么未來發展*的路徑”。而對于張旭豪以及其創業小伙伴們來說,花了10年時間,真正的實現了財務自由。
1747-L553
1747-L553P
1747-M1
1747-M13
1747-M15
1747-M2
1747-M5
1747-NP1
1747-OS302
1747-OS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