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上常年對外現金收購:玉米、小麥、高粱、大豆、越南木薯淀粉、豆粕、豆餅、麥麩、棉(菜)粕、次粉等其它飼料原料。
加工行業效益不佳,生豬養殖嚴重虧損,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出臺縮水版的補貼政策,只能在特定區域、特定時間保持玉米所謂的反彈之勢,長期來看,玉米價格終將回落至合理狀態。有消息稱,吉林省相關部門繼2月份公布了玉米和大豆補貼相關資格的申請之后,上周末又公布了該省玉米及大豆的補貼金額和時間范圍。其中,玉米補貼時間為2018年3月15日至4月30日期間收購入庫,且在6月30日前加工完成。緊隨其后,又有消息稱黑龍江省也頒布了相關信息,補貼金額為150元/噸,這與之前市場上所流傳的補貼減半基本一致,但3月18日,黑龍江省糧食局隨即發布了辟謠公告,宣稱黑龍江玉米加工補貼一事尚未公布,網上流傳消息純屬謠言。
面臨這樣的情況,國內玉米市場有可能實現“空翻多”嗎?筆者認為,僅就吉林一個省所發布的補貼政策看,很難實現對當前玉米市場的提振。不可否認,就補貼本身而言,對現貨市場是一個較為明顯的利多,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補貼可謂大幅“縮水”。補貼金額縮減至半,補貼期限也大幅削減,相對于上年長達5個月的補貼時間來說,今年僅有1個半月。面對這樣一個縮水版的補貼政策,其對于東北玉米本身而言,并不能起到多大的提振作用。在龐大的臨儲拋售預期之下,這個補貼很可能在未來的拍賣大潮中“石沉大海”。
拋開補貼本身,來看看當前玉米市場下游——終端需求企業的實際需求情況及未來預期。首先看補貼的受益者——深加工企業,目前來看,在副產品經過一波上漲又回落之后,國內玉米深加工企業整體利潤情況非常不理想。綜覽全國的玉米深加工企業,也僅東北部分地區的酒精企業在DDGS價格表現還好的前提下還有微薄的利潤,其他深加工企業,尤其是淀粉加工企業普遍處于虧損狀態。
此時此刻出臺的這個縮水版的補貼政策,雖說能在一定程度上對相關地區的加工企業提供一定的補給,但對于普遍虧損的加工行業來說,可謂杯水車薪,難以改變加工行業整體盈利微薄的窘境。而從近期的豆粕行情來看,其下行走勢使得未來DDGS的價格勢必呈現出相應的回落狀態,屆時少數還有盈利的酒精加工企業也將走到盈虧的邊緣。所以,僅就補貼本身來說,利多玉米市場這一點筆者并不否認,但從大環境來看,無論是深加工企業的整體虧損現狀,還是未來東北地區臨儲大規模拋售的預期,都將使得這個所謂的利多因素被無情地“吞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