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養殖場加強疫病綜合防控工作。嚴格防疫、檢疫,不到疫區引牛,對檢疫患有結核、布病、口蹄疫等傳染性疾病的牛,應及時隔離并盡快確診,對病牛的分泌物、糞便、剩余飼料、褥草及剖析的病變內臟應采取焚燒深埋等無害化處理。另外,從調查幾戶新引進育肥牛發病情況來看,其引種地相同、癥狀基本相似,初步觀察為牛支原體肺炎,藥物可參考選用泰樂菌素、阿奇菌素、恩諾沙星等,并配以氨基比林、維生素B1、維生素C、地塞米松等其他輔助類藥物治療,采取靜脈注射治療效果較好。對重大傳染性疫病要強制免疫接種。引進牛群飼養管理恢復正常后,可選用伊維菌素等驅蟲藥物,間隔1周左右用硝氯酚或吡喹酮等藥物重復驅蟲1次。
肉牛養殖場要按照《畜牧法》、《動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規中的相關規定,在市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的統一部署和要求下,嚴格按照國家農業部發布的《2013年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認真做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雞新城疫等強制性免疫病種的免疫工作。應免動物的免疫密度達100%,免疫抗體合格率達80%以上。
肉牛養殖場內外、道路每周用3%強力消毒靈消毒一次,牛體可用百毒殺進行消毒。每批牛出售后,應對牛舍、欄、棚、糞便、剩料、用具等物品進行全面徹底刷洗,然后再進行熏蒸消毒。消毒液藥隨配隨用,禁止不同消毒劑之間相互混用,以免降低藥效或產生毒性。消毒時應認真徹底,嚴防遺漏死角,保證疫苗的可靠性。疫苗接種的途徑、注射方法、接種的劑量要準確,以便使牛體能產生足量的抗體。接種前要查清傳染病流行的類型.以便接種有效疫苗,更有效地抵抗相應傳染病對肉牛養殖場的侵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