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福布斯》雜志將愛爾蘭評為全球*適宜經商的國家;去年,Oracle Capital Group公布“2014年全球*適宜創業的國家”排行榜,愛爾蘭排名全球第七,歐洲第一。很多人開始將這個人口只有460萬的小國當作是“歐洲硅谷”。那么,究竟是什么推動著愛爾蘭一片欣欣向榮的創業熱潮?
1) 愛爾蘭政府實施低稅率政策,且這項政策保持長期一致性和確定性。愛爾蘭的企業所得稅稅率長期保持12.5%,而在美國,這一稅率要超過30%;此外,愛爾蘭政府一直落實著一項名為“雙層愛爾蘭”的稅制,即允許跨國公司將其主要市場的利潤經由愛爾蘭轉到稅率很低的國家。這項稅務漏洞吸引著全球各地的公司前來避稅,這也引發了美國和歐盟的強烈反對。愛爾蘭政府去年底宣布會廢除這項稅制,但不會即刻執行,已采用“雙層愛爾蘭”稅制的國家可等到2020之后再執行新規。更關鍵的是,即便是在國際輿論對愛爾蘭稅率政策頗有言辭或經濟不景氣時,愛爾蘭政府仍然實施對企業的利好政策,始終開綠燈而不是紅燈,這種長期穩定性的政策大幅度提升了投資人的信心。因為投資人想知道他們進入這個市場后未來是確定的,無需擔心萬一什么情況發生了怎么辦?
2)專門成立一個“局”,支持全民創業愛爾蘭政府認為,大批初創公司的崛起能增加就業機遇,帶動出口,從而促進整體經濟的發展。所以政府成立愛爾蘭企業局,扶持高潛力增長的公司。這支有著超700人次的團隊目前已在三十多國設立分支機構。愛爾蘭企業局在高校召開青年創業大賽,管理著一筆基金專門投資海內外優秀的初創公司。同時,今年還增加了投資A輪和B輪的基金,助推愛爾蘭企業實現規模化。
3)教育和跨國公司催生高素質人才早在六、七十年代,愛爾蘭政府就開始實施免費義務制教育;到了九十年代,愛爾蘭勞動力素質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微軟、谷歌、Facebook、Twitter、PayPal等科技巨頭都將其總部設在都柏林,這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養高端技能人才。在愛爾蘭這個小國,30歲以下的人口占了總人口的一半。愛爾蘭創業者普遍年輕化,他們靈活、開放、包容、且具備全球化視野,因為他們明白,本土市場小,如不進軍全球市場,就會變得無足輕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