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李白的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其中一句煙花三月下揚州。這些年過去,我走過江南的大多城市,卻唯獨沒去揚州一行,所以,今終于得見這個干凈,閑適的美女一般的城市,且與一群吃貨同游,令我興奮不已。
三日盤桓揚州,我們仿照當地人慢生活的習慣,火車換大巴,再換游船,晃晃悠悠行進在春色中。煙花三月的"煙花"當然不是指天上放的禮花,而是那個季節特有的柳絮飄飄,再加春天江南的天高、云淡、風輕、水綠,湊在一起成了揚州當季色。
傳說中,揚州人過著所謂的“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生活,意思是新鮮的一日從喝早茶(肚皮里都是水)開始,以泡澡(身體被水浸)結束。揚州茶館遍地,一早,由我們都知道的冶春花園開始,我們體驗“皮包水”。
冶春蒸餃創自清代,是冶春花園負盛名的點心,據說袁枚的《隨園食單》及李斗的《揚州畫舫錄》里都有記載。果然,月牙兒形狀的蒸餃皮子很薄,肉餡鮮嫩,汁水豐富,名不虛傳。揚州三丁包名氣也很大,內容是雞丁肉丁和筍丁,調味較甜,餡濕漉漉的,很大個包子,來不及思索三兩口就吞下了肚子。接著是豬肉味兒的千層油糕,小小細膩的素菜包,焦黃噴香的蟹殼黃輪番上桌,令人招架不住,連呼怎么辦怎么辦都太好吃了,舍棄哪樣都不行啊。
還不算,揚州干絲也上來了,一種是熱煮的,一種是涼拌的。我曾看過人寫揚州路邊攤上的燙干絲,切細的豆腐干絲放在小網兜中,一遍兩遍三遍地用開水燙去豆腥氣,嘩地倒在碗中,然后放蝦米青蒜醬麻油和醋拌和,遞給人當點心或者下酒吃。
那當街口三次不厭其煩燙干絲的過程描寫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這次可能沒身臨其境享受過程的緣故,廚房里端出的拌干絲口感太硬,而煮干絲由于我早已掌握訣竅,技巧臻于化境,故無意外之喜。
倒是后一道湯包舉桌驚叫,一是因為湯包個頭之大,二是哐當哐當含湯欲放的樣子。隨著湯包還有一根小吸管,斜插入包子嘴,猛吸一口,燙、鮮,那一包湯五味雜陳,顯然濃縮了肉類和菇類和蔬菜的精華,于是大家紛紛討論是先做包子再用針頭注射肉湯還是肉皮凍的功勞,稀里嘩啦一陣笑聲中,鼓囊囊的湯包憋下去,我們的肚子脹起來,個個成了如假包換“皮包水”。
濟南新支點灌湯包培訓學校是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種創新包子,色鮮味美,款款新穎,令消費者無不稱贊叫絕。并且新支點灌湯包加盟迎合了現代人健康的飲食特點,在創造了多種口味的同時,也非常注重營養,會根據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