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爐上溯歷史,可追尋至良渚文化時期。到宋代,富庶的江南地區不僅有風雅的宋詞,香爐的審美也更上一個臺階。
在歷史的積淀下,明代宣德爐開創了香爐的頂峰。
宣德爐因宣德皇帝認為當時的內壇郊社及宮廷衙府所用禮器香具粗鄙,而下旨以宮廷所藏宋代名窯瓷爐及銅器為藍本
,參考《宣和博古圖》等文獻,以暹羅國進貢的風磨銅(黃銅)為材料,大規模鑄造新的禮器,從而誕生了我們今天
稱為“宣德爐”的銅香爐。
宣德爐既有青銅禮器的內涵和造型,瓷器的色澤和肌理,又避免了青銅易銹、瓷器易碎的缺點,是公認的香具,它被
推為“文房之首”。
天下最為富庶的江南,明清兩代自然也是宣德爐鑄造、使用和收藏最重要的地區。鑄爐名坊除了北京的施家,就是蘇
州的蔡家和南京的甘家。甘家鑄爐“其撥蠟范沙,深心有法,而燒銅色等分量,與宣銅款致分毫無二,俱可亂真。”
(項元汴語)云間(松江)胡文明則在常規宣德爐光素風格之外另辟蹊徑,借鑒漆器和竹雕的技法,創造了一種屬于
胡家特有的富麗風格。
而宣德爐文化史上,留下重要文章的也基本都是江南人士,如收藏可與帝王比肩的項元汴,大文學家張岱,大才子冒
襄等。
宣德爐之所以被廣泛的喜愛和收藏,不僅好看好用,而且還有非常豐富的文化內涵,不同式樣的宣德爐具有不同的寓
意,適用不同的人群和場所。
沖天耳爐,沖耳三足乳爐可以說是存世宣德爐中數量、最有代表性的爐型款式了,其以足型突出三支似乳頭狀而得名
。造型仿自宋瓷沖天耳三足乳爐款式。按照古人的觀念,兩耳朝天,故可以溝通天地。所以在皇宮,這是一種敬天祭
天的禮器,被安置于乾清宮內。后世公認任何書齋、廳堂、神佛前置此爐均宜。
本場拍賣幾件沖天耳爐具有很高品質。
良如制款爐,為典型明代文人定制文房爐,造型秀美,盈盈一握,十分可人。崇禎時代風格明顯,盡顯線條變化,莊
重中帶幾分婀娜。
橋耳爐:橋耳三足乳爐為宣德經典爐型之一。橋,有普度和教化之寓意,所以最貼合古代莘莘學子得教化而登仕途的
理想,宣德皇帝將之下賜工部尚書和國子監祭酒。橋又含有溝通之義,可助人通達妙境,故商賈、政界人仕也多樂于
陳設此爐 |
|